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通常称为哈军工,成立于1952年,正式开学的时间是1953年9月1日,那天举行了首次开学典礼,首任院长及政委则是声名显赫的陈大将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军事工程学院信捷策路,为什么会由陈[gēng赓]将军来担任这一重要职位呢?
首先要指出的是,陈将军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军事家,只有这样的杰出将领,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。其次,陈[gēng赓]将军经历了系统的军事教育,他是黄埔军校三杰之一。在求学期间,他不仅品德优秀,更是黄埔军校中极为出色的学生之一,深得校长蒋介石的宠爱,具备了较高的军事素养。加之他有着超过二十年的丰富军事实践经验,使得他在军事方面愈发深厚。
如此卓越的将领,在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,投入军事教育的工作,是顺理成章之事,担任哈军工的首任院长则是为了培养我国所需的现代化军事人才。
哈军工初创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,是师资力量的短缺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建国初期,我军虽然拥有众多能征善战的将领,但在教育和教学方面,能够胜任的却寥寥无几,毕竟大多数开国将军都在炮火中历练成长信捷策路,不一定有充足的教育经验。
展开剩余64%为了克服师资问题,陈大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不论敌人还是朋友,只要在学术上有所造诣,有能力的人士,甚至就算是俘虏,他都会竭尽一切办法将他们吸引至哈军工任教。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力进行调动,他还会不遗余力地请求更高层的支持。为了教育事业的推进,为了能培养出适应未来战争的军事人才,周公也伸出援手,帮助陈[gēng赓]解决师资问题。
经过数月的奔波,即使身心俱疲,最终还是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和教授,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黑龙江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担任教职。
在哈军工成立之初,设有五个重要系和一所预科,这五个系分别是空军工程系、炮兵工程系、海军工程系、装甲兵工程系和工兵工程系,这些系所涵盖了当时最重要的兵种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,哈军工逐渐发展壮大,增设了电子系、计算机系、导弹系、原子能系、防化兵等多个新兴学科。
哈军工的创立,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,而作为首任院长的陈大将当然是立下赫赫战功。不幸的是,1961年3月16日,这位伟大的将领因病辞世,享年58岁。
在陈大将去世后,哈军工新任院长的职务由少将刘居英接任,政委则由中将谢有法担任。刘居英出生于吉林长春,1933年加入青年团,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,1936年参加红军,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。尽管刘居英并不以能征善战著称,但他文化素养极高,知识面广。自1954年担任哈军工副院长以来,他全力支持陈大将的工作,共同创建我国首所军事工程学院。
在这段期间,刘居英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得到了陈大将的充分认可,被誉为得力助手。因此,在1961年陈大将离世之后,哈军工院长一职自然由刘居英将军接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